辛集新闻网立足河北,覆盖全国,基本定位为“权威媒体,新闻网站”。

辛集新闻网

辛集新闻网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 > “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” >

左权烈士生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—— “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” 循

来源: 编辑:王隽 时间:2021-05-18 08:55:14

1.jpg

河北日报记者 卢旭东

①左权写给刘志兰的第十一封信(上)。

②左权肖像照。

③左权的家乡醴陵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陶瓷之城、花炮之乡,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。

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摄

出涉县县城,沿213省道向西,在群山对峙的山谷中穿行约半个小时,就到了位于石门村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。公墓中央,一座青石砌成的墓冢显得朴素而庄严。这里,曾安眠着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。

公墓小而幽静,虽位于深山,却从未被人遗忘。近日,记者到来时,墓前还留有祭扫的花圈和花束。“守墓人”李秀英早早就来到墓地,像往常一样查墓穴、扫墓道。她一家两代人,已经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30多年了。

“抗战期间,左权协助朱德、彭德怀部署华北战局,参与指挥百团大战,多次粉碎日军扫荡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”说起左权参与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,李秀英如数家珍。而左权留下的几封家书,她也早已熟记于心,特别是1942年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。

将军墓前,李秀英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,为我们背出了其中一段:“志兰!亲爱的,别时容易见时难。分离二十一个月了,何日相聚,念念、念念。愿在党的整顿三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!以进步来安慰自己,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。”

听着醇厚的乡音,记者的眼睛湿润了。谁能想到,这位天天打仗的铮铮铁汉,竟有如此深沉细腻的情感。谁又能想到,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里,竟有人将他写下的字字句句,深深刻在了心里。

左权将军纪念塔下,久久沉思,是什么力量,让年仅37岁的左权舍弃“小我”,将生死置之度外?为什么至今仍有无数人怀念他?带着一系列疑问,记者坐上南下的高铁,前往左权的家乡——湖南省醴陵市。

霏霏春雨中走进醴陵市左权镇将军村,竹林摇曳、溪水清亮,一栋栋具有湖南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,村北的水库旁坐落着左家老屋,也就是左权故居。

展厅里,记者见到了这封信的原件照片:一张泛黄的竖格纸上,是左权潇洒有力的笔迹,除了信的四角有些渍痕,其余部位都保存得完好无损。

默念着信上的文字,时间凝固。记者仿佛看到一个灯下写信的身影: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年轻军人坚毅的脸庞,他时而奋笔疾书,时而顿笔微笑,畅想着抗战胜利后与妻儿欢聚的场景……

“这封信是左权1942年5月22日写给妻子的,他牺牲时,这封信还在送往延安的路上。”伫立在左权铜像前,伴随着讲解员彭海媛的讲述,时空回转到1942年5月25日。

当天,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山西省辽县(今左权县)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,形势十分危急,为保全主力,迫切需要有人断后突围。

“我来断后、掩护大家突围!”此时,身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的左权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。面对敌机的疯狂扫射,警卫员多次请求左权转移,可都被他拒绝了。在他的鼓舞和指挥下,大批同志突出重围。

“然而,就在左权率领最后一批同志即将通过封锁线时,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,弹片击中了头部,他静静地躺下了,鲜血缓缓浸红了他周围的山坡……”听彭海媛讲到这儿,在场所有的人都红了眼圈。

“以前对叔爷的印象很模糊,只知道他是个英雄,但后来看过他留下的家书,才感受到这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亲人。”67岁的左志仁是左权的侄孙,得知我们来拜访,他冒着雨出来迎接。坐在门口的屋檐下,老人开始了讲述。

“叔爷牺牲整整7年后,家里人才知道了这个消息。”望着远处的青山,左志仁缓缓说道,为了不让太奶奶伤心,部队一直瞒着叔爷牺牲的噩耗。直到1949年,解放军南下,入湘部队绕道醴陵去看望太奶奶,她才知道自己心爱的小儿子不在了。

“那天本来卧病在床的太奶奶挣扎着起来,跑到门口,拉着军人们的手,嗓音颤抖地问道:是满仔(小儿子)回来了吗?这一问,把好多人问哭了。”说到这儿,左志仁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
停了一会儿,他继续讲,“太奶奶本来不相信,因为不久前还收到叔爷寄来的东西,后来才知道,她收到的钱款,都是别人以叔爷的名义寄来的。”

“叔爷18岁离开家乡,或许从那天起,他就打定了主意要把生命奉献给救国、抗日。”正如左志仁所言,左权多次在家书中表达这样的决心。

他在写给叔父的信中说,“恐十年不能回家”,“将全力贡献革命”;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,“不管敌人怎样进攻,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”,“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、共生死”……读到这些文字,记者再一次落泪。

采访结束,行走在将军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,一辆辆小轿车不时从身旁飞驰而过。同行的将军村党支部书记沈正豪告诉记者:“近些年,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百姓建大棚、种商品菜、发展特色农业,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

“左家老屋从去年开放后,慕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,日均参观人数达2000多人。”沈正豪告诉记者,“左家老屋的重修为村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,如今,村里正依托左家老屋,打造红色旅游景区,目前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、农家乐,而计划修建的红色文化商业街也正在筹备中。”

左权路旁,渌水如镜。

离湘返冀前,记者来到醴陵市烈士陵园。半山腰上左权将军纪念碑高高耸立,落日的余晖洒落在碑墙上,几个大字闪着光亮——“左权同志精神不死”。

此刻,来时的问题,心里有了答案。


责任编辑::王隽